南风暖春,润物“有声”,“沙沙沙......”一阵春风拂过窗外的树叶,捎带上舞蹈房内传出的“一二三四”的节拍声,一同回荡在校园,飘扬至远方。一如往常,我校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教师丁妮娅又开始了对《乐陶陶》舞蹈团队的训练指导。
“陶”里舞姿翩照影 桃李春风师生情
每晚的7点至10点和周末全天是《乐陶陶》团队“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一二三四…… 二二三四……”“注意眼神!表情!”“注意节拍!距离!”“吸、吐……”在舞蹈室,丁妮娅的声音不断传出。群舞排练是一项繁杂却细致的工程,尤其是对由教科、体育、数信、化工、生科、文学、经管等学院27名非专业学生构成的《乐陶陶》团队,本身就缺乏专业的舞蹈训练,只有通过更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让队伍具有参赛的能力。在她看来,群舞的关键是整齐,只有动作、节奏、队形都能保持整齐,群舞独特的魅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丁妮娅带着队员们反复训练、细抠动作,经常为了一个调度就花费两三个小时,直到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到完美。
在平时的排练中,丁妮娅还会结合当前的训练程度,给同学们讲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力求循序渐进中将理论与技巧融合,从而达到“从眼神、表情,到每一个动作、气口,每个乐段都处理好”的舞蹈效果。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诠释舞蹈,她还在紧密排练的间隙带着参演学生到隆昌和黄龙溪采风,让学生亲临制陶现场,感受陶艺的精深,感受制陶者的勤劳勇敢和他们的匠人精神。同学们玩陶制陶,像是重现了舞蹈中学徒们争相拿着师傅做的陶观赏、学习的场景。丁妮娅说:“要把《乐陶陶》的内涵表达到位,舞蹈者对制陶有深入理解和感受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舞者对动作的理解才能更深刻,更到位。当表演者带着深厚感情诠释舞蹈,用肢体传达情感时,才能让《乐陶陶》迸发出生命的质感、情感的愉悦快乐。”
“排练的时候是会比较严格,但是私下就是知心姐姐的样子啦。”这是大多数同学对丁老师的感觉。丁妮娅扮演的角色既是指导老师,更是知心朋友,她不仅教给同学们专业舞蹈技能,还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休息时,大家围坐一圈,谈心、聊天,丁妮娅会给大家讲述自身的经历,分享训练、学习、职业规划等经验。她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德才修养,“德要在才的前面,有德,才有才”,她不止一次强调这一点。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工作日的每晚、节假日的每天,不管训练多久,丁妮娅始终与这群单纯快乐的孩子们呆在一起。在她的言传身教下,这群舞蹈演员们快速成长,迅速蜕变,很快就达到了不输专业组的水平。在团队舞蹈水平提高的同时,团队凝聚力也与日俱增,这让丁妮娅倍感欣慰。在她看来,团队的和谐是完美呈现《乐陶陶》的基础,同学们在排练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提高,他们一起经过的笑与泪都将成为未来珍贵的回忆。《乐陶陶》在蜕变,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们也在成长。
千淘万漉虽辛苦 与“陶”为伴亦可乐
《乐陶陶》灵感取材于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是以隆昌制陶文化为元素创作的一段舞蹈。同以甜文化为元素的《甜蜜蜜》、以隆昌夏布为元素的《夏布悠悠》一样,都是我校结合内江地域文化,打造出的具有传统民间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通过舞蹈,能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到隆昌劳动人民乃至中华儿女的勤劳勇敢,也是为展现传统陶艺与新时代共绚烂、与自然共呼吸进行的一次宝贵尝试。
2019年7月,丁妮娅入职内江师范学院,初来乍到的她被安排进行《乐陶陶》的指导工作。虽然此时的《乐陶陶》在选材立意、道具制作等初步工作方面已经基本完成,但摆在她面前的依然有团队默契不足等困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专业指导和表演者们的刻苦训练下,《乐陶陶》在参加由省教育工委、省教厅主办的四川省教育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大学生艺术专场展演活动中取得舞蹈乙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但成功的喜悦很快又被接下来的挑战所取代,面对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节的邀约,《乐陶陶》需要再次组建一支团队,由之前屡获佳绩的专业组乙组团队调整为一支崭新的非专业组甲组团队。新团队需要在2020年7月组建完成,但由于疫情,此次演员选拔只能在线上进行。一时间,几百条来自各个二级学院的舞蹈展示视频涌到丁妮娅眼前。为了选出最符合的表演者,丁妮娅必须逐条观看,仔细观察视频中学生的形象气质、肢体协调能力等情况,然后再进行筛选。不停地点开视频,仔细观察后再关掉,尽管已经将观察的时间尽可能缩短,但视频数量依旧众多,“当时还要上网课,因为时间紧迫,我甚至只能趁着课间时间看视频,丝毫不敢停歇。”丁妮娅感叹道。
甲组团队成立后,2020年8月1日便返校开始了封闭式训练。聚蚊成雷,暑热难耐的夏日丝毫没有影响到团队的状态和节奏。在第一批音乐学院队员学生排练助教配合排练下,丁妮娅依旧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手不停指挥着,喊着拍子,同学们也随着她的节拍面带微笑,舞动身姿。由于场地限制,表演者们只能在狭小的舞蹈室尽可能的展开队形,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坚硬的地面和尖锐的道具更是造成同学们浑身多处淤青。纵然如此,同学们依旧热情不减,刻苦训练,期待最终能在省赛上一展身姿。
一山更比一山高 而今迈步从头越
正当丁妮娅全力以赴训练团队时,2020年8月底,她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她申报的四川省艺术基金青年项目通过了审核,给予立项批准。但用她的话说,此时的她正面临着“四座大山”的压力:“第一座”是舞蹈的日常排练和马上临近的“大艺节”比赛,“第二座”是与“大艺节”紧邻的四川省艺术基金青年项目的结项材料准备,“第三座”是新学期来临的教学等任务,“第四座”是自己博士课程的学习与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提交。“四座大山”无一不耗时耗力,事情的堆积与时间的紧迫使丁妮娅忙得不可开交,白天授课,课余时间备课,傍晚指导舞蹈排练,深夜赶稿几乎成了丁妮娅那段时间的常态。在回忆那段“与时间赛跑的日子”时,她笑着说:“很多身边的人都说那段时间的我状态非常疲惫。好在我的自我调节能力还不错,在困难面前我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并根据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再逐个击破。”
2020年11月中旬,成功翻越了“三座大山”的丁妮娅带领我校《乐陶陶》舞蹈团队开赴达州,在达州市巴山大剧院举行的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节上成功进行了展演,获得舞蹈类甲组一等奖并顺利进入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比赛,终于攻下了最后这座“大山”。经历了这场淬炼,使丁妮娅如释重负,但也让她认识到要想在全国大赛上更上一层楼,回来后的“大山”必将是“一重复一重”。针对专家们提出的道具、服装、音乐和动作布局等问题,丁妮娅马上开始着手解决:“我们要在舞蹈中使用更真实的道具,将最真实的陶制艺术融入舞蹈”“我们还要加入揉、搓、捏、摔等动作,更直观地展现从泥土到陶器的蜕变,使舞蹈更加真实还原制陶过程。”
2021年5月2日,丁妮娅将率领这支《乐陶陶》团队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代表学校、内江乃至四川,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我校美育培训成果。5月2日至5日,他们将进行前期的排练走台,5月6日将作为四川省三支展演队伍之一参加开幕式演出,随后在5月7日晚,将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舞蹈专场第一场中进行正式展演。面对这场“大考”,丁妮娅显得十分淡定:“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因为缘分,与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才走到了一起,我觉得成功本就蕴含在与他们度过的每一天、每一个过程中。通过两批队员的辛苦排练付出,真正诠释了非遗文化在高校美育项目的传承和发扬,也体现出《乐陶陶》想要表现的工匠精神。希望队员们能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中展现出我校的风采和风格,在最宏大的舞台上留下最美好的舞姿倩影。”
春风不歇,陶舞不停,正如在舞者手中逐渐揉捏成型的陶罐一样,在丁妮娅的言传身教中,桃李化人的故事也在继续传承。
(院报记者团 文/张瑗 赵庆玥 吴钰茹 图/熊宇 范季维 黄星铭 付希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