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加强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以建设新时代师范大学的根本目标,科学谋划科研布局,建设高水平科学平台、争取高级别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全面推动学校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在科研平台方面,我校现建有省级科研平台8个,包括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此外,还建有包括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内的5个厅级平台。
在科研项目方面,围绕国家、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科技创新方向和研究领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高级别项目申报能力。“十四五”以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33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科研到账总经费超1.6亿元。
在科研成果方面,着眼国家和地方需求,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产出。“十四五”以来,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70余篇,出版专(编、译)著50余部,获授权专利17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3项。其中“长江上游鳅科典型鱼类种质保护和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获得农业部2023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方面,注重强化政策支持,拓展转化途径,有力促进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十四五”以来,科技成果转化在数量和金额上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如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和到账经费分别较2022年增长300%和445%。同时学校始终坚持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任务,“十四五”以来,累计培训指导农技人员5000余人次,推广应用功能性饲料系列产品8个,育成省级主推新品种6个,应用面积达2万余亩,企业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有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