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男,1974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1998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政史系。爱好文学和写作,近20年来,在《作家》《方志四川》《四川散文》《华西都市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30余万字。多篇散文收入各级各类文学专著,多次获国家、省、市、征文比赛奖。当过教师、记者、文秘。现为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初中语文一级教师,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终身客座教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嘉陵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个人散文集《等待》《那片海》。2022年获四川散文奖,2023年获第二届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优秀奖。
一
我出身在一个贫寒的农家。虽然父亲是教师,但在那个年代,家里缺劳力,又有我们三姊妹都读书,因而日子过得很清贫。
我懂事得早。大概在6、7岁,也就是在小学一、二年级,我看见父辈们肩挑背磨,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很累又很穷,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我就发誓,我要去山外,去远方,追求自己的生活。我家是普普通通的农家,没有关系,没有背靠,读书是唯一走出贫瘠的小山村的道路。于是,我听老师的话,拼命地读书。早晨,我天不亮就起床坐在门前的凳子上读书;晚上,我看书、做作业往往到深夜。可以说,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贫玩好耍,我活得很压抑,我有一个压抑的童年。
那时,读初中必须考试。当时,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乡上的初中。初中三年,我更加勤奋,几乎每学期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老师喜欢,同学钦佩。我当班长一直担了三年,每逢开学典礼都要被指定在大会上讲话,还获得了区上的十佳团员,地区的三好学生等称号。中考时,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预选,但由于数理化稍差失分较多而仅以三分之差中师落榜。但中师委培是上了线的,由于没关系、没金钱,我放弃了读中师委培。
我以高分就读于四川省首批示范校南充龙门中学。我文科好,理科差,因而我选择了读文科。在未入学的暑假,我就把高一的文科教材看了一遍,信心十足地走进高中校园。在龙门中学开学时,我在文科班读了一周,后来被父亲原来的同事知道了,他告诉我和父亲,文科生报考的大学学校有限,很难考,叫我读理科。在父亲和他同事的劝说下,我转到了理科班。本来我就讨厌学理科,加之老师要求高,我学得很吃力,学得很苦,周末也不休息,往往呆在寝室看书学习。可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使我非常恼火。更令人痛苦的是,我在高二上学期患上了肠胃炎,无法坚持上学,只好停学半年。在半年的治病期间,母亲四处求医,熬中药的罐子熬坏了三个。好在经过治疗,我得以康复入学。由于龙门中学离家较远,父亲送米送钱不方便,我想转学到南充白塔中学,可白塔中学里我一无亲二无关系只好作罢。
经过高中三年的苦读,我考取了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都说大学轻松,可我们学校管得严,实行重修制。如果当年不及格,不能补考,只能下年与下个年级的学生重考,而且我们政史专业既要钻研政治,又要钻研历史,花的时间多,很辛苦。大学我既学专业,又辅修音乐,写文章,倒也过得有声有色,就是累点,倒也充实。
大学毕业,面临着分配。我没有任何关系,看到同学们都去找关系,我很失望。好在我大学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农村高中任教。学校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生活匮乏,加之当时教师工资又不高,还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想调走,又没有关系。于是我下定决心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在学校,我教书认真,作品也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出了名,有了粉丝,领导重视,同事青睐,学生爱戴,成就感久久将我包围。远看着我快30了,却未成家,这都是由于学校的条件差造成的。因而我参加了区上的教师考调。入了围,参加了面试,因为无关系,没给钱,也就未如愿。而后,我再次参加区政府的文秘人员考试。考了个笔试第二名,面试第一名。在试用期,由于未给办公室主任表示,又被返回了学校教书。这都是没有关系惹的祸啊!
回到学校,我深知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经过挫折之后,我更加体察到世间的人情冷暖和生活的艰辛,我更加成熟。除了上好课,我坚持写教研论文,搞教研课题,勤于写作。我的文章在报刊杂志和微刊发表,还获得了不少征文奖,后来,我还加入了中国教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小有成绩,名声在外。2016年,我顺利地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这算是给我莫大的安慰。我深知自己出身卑微,无所依傍,无论是少年、青年、中年时期,我都叮嘱自己一切靠自己。我永远记得父亲在给我送米时,叮嘱我的那句话:“你是一个没有雨伞的孩子,下大雨时,人家可撑着伞慢慢走,但你必须跑……”
是的,我会一直跑下去。当贫穷苦难、灾难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选择逃避。逃避终究会使自己失去更多,而奔跑,勇敢面对挑战则会使自己笑到最后。这是一种信念,可以给人无法战胜的毅力。
二
有人说,教师是船夫,默默地坚守在由无知通向智慧的渡口。教师手握白色的粉笔,在黑色的河流上辛苦地划着。教师喊出的号子是一支最优美最动人的船夫曲,令船上每一颗雅嫩纯真的心灵感应。
在我的生命中,在学校的时光很多,一晃匆匆26年。于是我在每次填写履历表时,当我写下1998至2024这两组数字时,似乎有一种魔法只需要一眯眼睛,便可以将25年重新再现一遍。
1998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老家川北南充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学任教。刚到学校,看到破旧的教室,简陋的宿舍,坑坑洼洼的操场,我的心都凉了。由于学校离市区很远,离镇上也有一段很长的山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文化生活极为匮乏。除了备课、上课、上自习,业余时间教师们生活单调,枯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长办公室里看到了当地的《南充日报》副刊。副刊上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我中学时代我作文就写得很好,爱好文学,但从未尝试过把自己的文字变成报纸上的铅字。于是我试着给《南充日报》副刊邮去了几篇散文。很久没有回音,但在一个冬日的下午,仍然是在校长办公室,我终于看到了《南充日报》副刊,看到了自己的文字。兴奋,激动!后来,我认识了副刊的编辑老师,他特别提携文学新人,给我改稿,并在显著位置发我的文章。这样,一发不可收拾,我在《南充日报》副刊发了数十篇散文和随笔。学校领导知道我会写后,更加重视我,叫我当语文教研组长,并多次带毕业班语文。教书,写作成了我的生活常态。领导重视,同行尊敬,学生喜欢,我还是觉得当教师挺欣慰。
由于最初分配的学校条件差,特别是离城市较远,我申请调到了离市区较近的礼乐中学。生活了一周之后,我才发现这里比最初的学校条件还差,就是离城市近点罢了。教师们几乎没有任何爱好,大多把家安在城里,每天上了课就回家了。平时学校倒还热闹,但周末学校如一座空城,空空荡荡。我一个人住在戏楼上,十分孤单,特别是周末的晚上,更是寂寞难耐。于是我决心参加自考。我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中文本科的自考书,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就是自学。终于,两年后我终于拿到了西华师大的中文本科文凭。在礼乐中学,虽然生活清苦,但却非常充实,我与领导,与同事,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多次获区上教学质量奖,深受师生的好评和爱戴,成就感牢牢地将我包围。
后来,我再次调动,被调到现在的学校,龙蟠初中。我到龙蟠初中教书时,虽说发表过一些东西,但毕竟还是一个在学识和阅历上都很粗糙的毛头小伙。25年后,我突然有一种感觉,那种感受在1998年大学毕业时也曾有过。面对往日的并不注意的灰色大楼,突然觉得自己如一只破壳而出的小鸟,马上要飞向天空,只有那枚给你许多你自己也说不清物质的蛋壳静静地留在地上,成为记忆中永远的归巢。
为人师者,善于此道的人能把每页书每篇课文都讲出新意来;为人生者,勤于生活的人,能把每一天都咀嚼出一份新鲜。人生就是超越时光的隧道,农人们在麦田里穿过春夏秋冬,工人们在马达飞转中干出晨曦昏晖,而教师则是在长长的走廊中,一间教室一间教室地宣讲人类超越时空的知识和智慧。
而今,站到太阳光下,再回首那长长的岁月,似乎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但当我用笔来穿越风雨雷电时,我会永远拥有一份真正的属于人类良知的真诚。
我十分珍视做教师的时光,我是一名教师!青春的生命随着粉笔灰无声地飘落于汹涌的岁月之河,悄悄地流向远方。
每当夜深人静,我抬头望着远方。远方是高山,山上是天空。山上和天上,闪烁着一颗颗璀璨的明星。
我深深地懂得,这就是人生的价值,这就是生命的永恒。
三
我爱好文学。在我的生命中,与文学相伴的时光很多。最初接触到文学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父亲是小学教师,订阅了《南充日报》,我爱读报上副刊偶登的小学生习作,也许父亲是有意把每期报纸都给我看。我虽然识字,但就是看不懂。我问父亲,这里面写的啥?父亲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到了初中一年级,我终于看懂了上面的文字,尤其喜爱副刊,虽然理解不深,但也能看懂,副刊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我还记住了许多作者的名字,对他们非常羡慕。从初中到高中毕业,我有空便到学校的报刊亭阅读《南充日报》。每一次阅读,我心里就能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于是,我心中有了文学的梦想。高中时学业重,没有看多少文学书刊,但在学校的作文竞赛中我获过一等奖。大学我读了三年,在读大学时,泡图书馆是常事,我最爱读的是《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等文学期刊,并试着写了一些散文,发表在学校小报上。1998年,我从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内江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老家川北南充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学任教。由于学校离市区很远,离镇上也有一段很长的山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文化生活极为匮乏。除了备课、上课、上自习,业余时间教师们生活单调,枯燥,我在《南充日报》发表了好几篇散文和随笔。
后来,我开始尝试言论写作。前几年,我在《南充日报》发表言论30余篇,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教育、社会等诸多领域,我在当地也成了名人,有了粉丝。在教学之余,我尝试了正儿八经的散文写作,在《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南充文学》发表了不少散文。因而,我结实了众多的南充作家以及报社编辑等文朋诗友,还加入了市作家协会、市散文学会。我的散文在国家、省、市、区报刊杂志发表过,也获得了不少征文比赛奖。由于最初分配的学校条件差,特别是离城市较远,我申请调到了离市区较近的礼乐中学。我专心写作。我发表了不少散文作品,成就感更加强烈。
后来,我再次调到现在的龙蟠初中,除了教两个班的语文外,业余时间从事写作。我参加了各种文艺活动,使我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写作水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正是由于写作,我才出了名,被领导重视,提升为学校团支部书记,进而真切地品尝到了文学爱好的幸福。在我看来,唯有思想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才是真切的,更是宝贵的。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我任劳任怨,积极肯干,写了不少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宣传嘉陵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我的主要成果有:教研论文《谈谈作文与引用》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教案评优一等奖;《谈如何提升学生作文能力》获评新教师与教学杂志全国教研论文成果一等奖;《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获《当代教育教学》杂志评一等奖。另有获省以上一、二等奖的优秀教研论文、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近十篇(部)。多次指导学生在《四川农村日报》、《南充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等待》《那片海》及单篇散文、报告文学近百万字,对于宣传嘉陵经济社会发展,风土人情文化,提高嘉陵知名度、美誉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作用。2022年获四川散文奖,2023年获第二届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优秀作品奖。
漫漫岁月路,悠悠文学情。弹指一挥间,二十五年岁月悄然过去。感谢文学陪我成长,使我在一片超然独处的空间中,能够激荡一份情感,寄托一份思绪,给思想开拓一片宁静飞翔的天空;感谢文学陪我成长,当我迷茫的时候,当我困惑的时候,当我懈怠的时候,习惯性地回头望望,总有那恩师般的或鞭策或信任的目光,给予我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鼓励我学会思考和摸索,让我逐渐找到正确的答案。就如同那冬日里的炉火、黑暗中的启明星、夜航时的灯塔,无私地照耀我走过生命的一程又一程。与文学相约,我好幸福!近几年,我的散文也在各种网络平台发表,我的文学圈子越来越大,结识的朋友更多,写作的水平日益提高。
我对于文学,有热爱的情感;对于生活,有执着的情怀。我喜欢在季节风中行走,更喜欢在季节风中思考有关生活,有关人生,有关散文的某些细节。因此,在每一个季节,无论在北方,在南方,在高山,在大海,在风中,在雨中,在飘着雪的野地,在欢快跳动的篝火旁,我都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散文一样的节奏,去品味那些能够留下骨架,留下灵魂,留下血肉,能够用语言连接感情的散文,都在我心中流动。转眼间,我在文学旅途中跋涉了20多年。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将沿着文学这条路继续走下去,镇定而又乐观。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用生活的方式写散文,用写散文的方式展现个性,这就是我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