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经学校科技与学科建设处批准,我院成立了“城乡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基本情况如下:
一、人员基本情况
项目负责人:刘金梁
项目构成情况:袁天凤、胡学华、黄梦兰、艾大宾、罗杨洁、王芳、许斌、丛宇
二、平台研究方向及目标
为提升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团队科研能力,加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综合应用型能力建设,我院立足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实际,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切入点,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目的成立一个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研平台:“城乡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围绕该平台的建设,我院提出三个研究方向及其目标,具体如下:
1、建筑类遗产保护与利用
主要包括对古建筑、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研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内容,它们的保护与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研究首先,调查和分析四川省的空间分布和保护现状以及具体的类型统计;然后,掌握3S技术与数字化在该领域的应用方法,包括现场勘查测绘、维护修缮方案设计、保护利用规划等;其次,揭示建筑类遗产保护与利用同城市复兴之间的内在机制;最后,探讨该类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2、传统聚落空间保护与利用
主要包括对传统民居、聚落(古村、古镇、古城)、地域文化等的研究。以川南为始,调查和分析传统聚落的数量、具体类型、保存现状、空间分布形态及其结构、形成和演进,为后续的保护与利用规划、特色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研究提供依据。在此过程中,掌握3S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基于此,结合大数据及其处理技术,探索“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五宜”生境空间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模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事业,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在上述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可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全川范围甚至川外。
3、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利用
主要包括对文化景观、传统园林、遗址公园、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规划以及对历史街区、村镇、工业遗产的历史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在文物、建筑、古迹、遗址、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过程中,研究遗产内部和周边景观与遗产本身的关系,以及遗产之间的景观整体联系。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类的遗产保护,更新和完善相应景观,促进遗产地保护及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